常熟日報訊(融媒記者張綠漪)6月17日16時至18日16時,常熟站24小時過程雨量達113.7毫米。本市各地、各部門積極應對強降雨,有效落實防范措施,目前河道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全市汛情整體平穩。
今年入梅以來,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聞“汛”而動,第一時間組織水務、應急、氣象等部門會商,做好分析研判和防御工作部署應對首輪強降雨。市水務部門嚴控河湖水位,積極調度沿江各閘每日兩潮全力排水,充分發揮沿江口門和城區防洪大包圍工程效益,提前做好低洼圩區的預降預排工作,控制低水位運行,有效騰出河道庫容。同時,市防指成員單位按照防汛職責分工,落實防御措施,加強日常巡查,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做到人員在崗在位。氣象部門密切關注氣象變化,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信息;交通部門緊盯下穿立交等重點部位,第一時間處置短時積水;住建部門已累計出動人員150余人次,人工清理雨水井邊樹葉雜物,及時清理道路積水;城管部門提前布置雨后作業,出動100多人次開展路面清理清掃,確保排水順暢等。
根據氣象水文部門的預測,今年全省氣候年景總體偏差,防汛抗旱形勢較為嚴峻。在防汛物資儲備及搶險隊伍配備方面,目前全市草包、編織袋、塊石、土工布等各類防汛物資儲備充足,各類移動機泵近500臺(套)隨時待命,并添置了無人機、組合型擋水板、吸水膨脹袋等新裝備和實用型防汛物資,有效提升了城區易澇點和地下空間的應急搶排能力。全市落實各級防汛搶險隊伍220多支共3400余人,實現了市、鎮、村、水利工管單位全覆蓋。市防指辦與水利工程公司、藍天救援隊等多家社會性企業及組織簽訂了防汛防臺應急搶險合作協議,提升了防汛應急搶險機動能力,完善了防汛搶險應急隊伍保障。
目前,本市防汛工作主要面臨三重考驗,一是梅雨期長江、太湖、陽澄湖區的流域性、區域性洪水考驗,二是臺風季在江浙登陸的臺風考驗,三是主汛期突發性強降雨考驗。目前,本市把防御工作重點主要放在大江大河、低洼圩區、城市易澇點和半高田不設防區。尤其是針對城市易澇點,今年以來,市水務部門持續開展城區易澇點整治工作,通過實施城區防汛能力提升工程五期,在主汛期前完成城區青墩塘等8條河道清淤工作,完成城區市政雨水管道疏通80公里,清撈各類雨水井9000多座,并對歷史易積水點周邊進行老舊管網改造,通過多種形式的工程舉措,全面有效提升城區排水防洪能力,為全市安全度汛打下扎實基礎。